石蒜

石蒜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石蒜
拼音拼读
shí suàn
药材别名
一枝箭、水麻、老鸦蒜
英文名称
Shorttube Lycoris Bulb
功效分类
杀虫止痒药
药用部分
石蒜科植物石蒜Lycoris radiata( L. Herit.)Herb.的鳞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鳞茎阔椭圆形,外被紫褐色鳞茎皮。叶丛生,带形,长14~ 30厘米,宽1~2厘米。花茎在叶前抽出,实心,伞形花序,有花4~6朵;花两性,红色,花被6,2轮,先端向后反卷,雄蕊6,长约为花被的2倍,子房下位,3室。蒴果背裂。花期9~ 10月,果期10~11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地阴湿处或路边、林缘。分布于河南、陕西及华东、华南、西南各地。
采收加工
栽后第2~3年,夏季倒苗后,挖掘鳞茎,小者作种,大者入药。洗净,去黑皮,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干燥鳞茎呈椭圆形或近球形,长4~5厘米,直径2.5~4厘米,顶端残留叶基,长可达3厘米,基部着生多数白色须根。鳞茎表面有2~3层黑棕色的膜质鳞片,内有十多层白色富黏性的肉质鳞叶,着生在短缩的鳞茎盘上,中央部有黄白色的芽。有特殊的蒜味,味辛辣而苦。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苦。有毒。归经暂无。
功效作用
消肿、杀虫。属杀虫止痒药。
临床应用
一般外用,内服用量1~3克。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疔疮疖肿、风湿关节痛、蛇咬伤、水肿、灭蛆、灭鼠。
药理研究
石蒜具有显著的抗癌、抗衰老、抗炎、抗氧化等药理活性,尤其对肺癌、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化学成分
含果糖、葡萄糖、蔗糖;石蒜碱、高石蒜碱、伪石蒜碱、雨石蒜碱、去甲雨石蒜碱、去甲高石蒜碱、石蒜伦碱、多花水仙碱、石蒜胺、小星蒜碱、雪花莲胺碱、表雪花莲胺碱、条纹碱、网球花定碱、石蒜西定、石蒜西定醇、对一羟基苯乙酸、O-去甲基石蒜胺、前多花水仙碱和石蒜-R-葡萄甘露聚糖等。有抗肿瘤、抗胆碱酯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神经肌肉接头、平滑肌产生作用,此外还有抗炎作用。
使用禁忌
体虚,无实邪及孕妇禁服,皮肤破损者禁敷。
配伍药方
在《本草纲目》中,石蒜的配伍方式有几种,包括:
捣烂涂搽,可用于便毒诸疮。
用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可用于毒重者。
加水煎煮后熏洗患处,可用于产肠脱下。
与车前子等分研末,水调匀贴手心,可用于小儿惊风。
相关中药材推荐

川牛膝 chuān niú xī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芡实 qiàn shí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蕤仁 ruí rén
养肝明目、疏风散热。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草豆蔻 cǎo dòu kòu
燥湿健脾、温胃止呕。属化湿药。

香附 xiāng fù
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属理气药。

宽筋藤 kuān jīn téng
舒筋活络、祛风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当药 dāng yào
清湿热,健胃。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青礞石 qīng méng shí
坠痰下气、平肝镇惊。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金钱草 jīn qián cǎo
清利湿热、通淋、消肿、利湿退黄。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两头尖 liǎng tóu jiān
祛风湿、消痈肿。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