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韦

石韦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石韦
拼音拼读
shí wéi
药材别名
石剑、石兰、蛇舌风
英文名称
pyrrosia lingua
功效分类
利尿通淋药
药用部分
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o, sheareri( Bak.)Ching、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Ching的叶。(本文以石韦为例)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如铁丝横走,密被披针形鳞片,边缘有睫毛。叶近二型,疏生,叶片披针形至卵圆状椭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有细点,疏被星状毛或无毛,下面密被淡褐色或灰色星芒状毛;孢子叶较营养叶长,通常内卷呈筒状。孢子囊群椭圆形,着生于孢子叶背面,无囊群盖。
产地分布
常附生于岩石或树干上。主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须根,阴干或晒干。
药材性状
叶革质,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略下延,全缘,向内扭曲皱卷。上面灰绿色或灰棕色,无毛或疏被星状毛,下面被灰棕色或红棕色星状柔毛和密布红棕圆点状孢子囊群;主脉明显,侧脉隐约可见。叶柄长2~10厘米,棕色,略呈四棱状,常扭曲。气无,味淡。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甘。归肺经、膀胱经。
功效作用
利尿通淋、清热止血。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
临床应用
用量5~10克。用治热淋、石淋、血淋、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崩中漏下、吐血、衄血、尿血、肾炎水肿等。
药理研究
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对于化学疗法及放射线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升高作用,可增强机体吞噬细胞能力,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抗炎、解热;抗菌;具有抗凝血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水煎液(30毫克/毫升)在试管内能抑制钩端螺旋体的生长。
化学成分
本品含山柰酚、异槲皮苷、槲皮素、里白烯、β-谷固醇、杧果苷、异杧果苷、三叶豆苷、原儿茶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
阴虚及无湿热者禁用。
配伍药方
①热淋,小便不利:a.石韦、车前子等分。上为粗末,每服15克,去渣温服。(《全生指迷方》石韦汤);b.石韦(去毛)、瞿麦穗、冬葵子各60克,滑石(碎)150克。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9克,温水调下,食前服。(《圣济总录》)
②石淋:石韦(去毛)、滑石各等分,上二味捣筛为散,用米饭或蜜调服一刀圭,日2服。(《外台》引《古今录验方》石韦散)
③血淋:石韦、当归、蒲黄、芍药为末,酒下。(《千金要方》石韦散)
④治咳嗽:石韦(去毛)、槟榔(锉)等分。上二味,捣罗为细散,生姜汤调下6克。(《圣济总录》石韦散)
⑤治烫火伤:将(石韦)孢子囊群刮下,调青油或蜡烛油涂敷伤处。(《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⑥治放疗和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石韦30克,红枣15克,甘草3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相关中药材推荐

瓦松 wǎ sōng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马兜铃 mǎ dōu líng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刺猬皮 cì wèi pí
降气、止痛、止血、涩精。属理气药。

紫石英 zǐ shí yīng
镇静安神、温肺、暖官。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青羊参 qīng yáng cān
祛风湿,强筋骨,健脾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山楂叶 shān zhā yè
活血化瘀,理气通脉,化浊降脂。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了哥王 le gē wáng
清热解毒,散结逐瘀,利水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海桐皮 hǎi tóng pí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暴马丁香 bào mǎ dīng xiāng
清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佛甲草 fó jiǎ cǎo
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