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叶

杜仲叶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杜仲叶
拼音拼读
dù zhòng yè
药材别名
思仲叶
英文名称
folium cortex eucommiae
功效分类
补阳药
药用部分
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叶。
动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株高约10米。树皮灰色,折断后有银白色橡胶丝。小枝无毛,淡褐色至黄褐色,枝具片状髓心。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16厘米,宽3~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锯齿,表面无毛,背面脉上有长柔毛,侧脉6~9,叶柄长1~2厘米。雌雄异株,无花被。花常先叶开放,生于小枝基郭。雄花具短梗,长约9毫米,雄蕊4~10,花药线形,花丝极短。雌花具短梗,长约8毫米,子房狭长,顶端有2叉状花柱,1室,胚珠2。果为具翅小坚果,扁平,长3~4厘米(连翅)。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
药材性状
杜仲叶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形,长7~15厘米,宽3.5~7厘米。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微有光泽,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具短叶柄。质脆,搓之易碎,折断面有少量银白色橡胶丝相连。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温,味微辛。归肝经、肾经。
功效作用
补肝肾、强筋骨。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内服:煎汤。用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
药理研究
杜仲叶有镇静、镇痛、降压、抗炎等作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创作性骨折的愈合。
化学成分
含都桷子甙酸,鹅掌楸甙,松脂酚双葡萄糖甙,杜仲醇等。又含有以2-乙基呋喃基丙烯醛为主的挥发性成分,还含有以亚油酸(linoleic acid)为主的脂肪酸和以钙为主的无机元素等。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配伍药方
治疗高血压:杜仲叶、枸杞叶适量,泡茶,早晚饮用。具体剂量和饮用频次根据个体进行调整。
相关中药材推荐

瓦松 wǎ sōng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马兜铃 mǎ dōu líng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刺猬皮 cì wèi pí
降气、止痛、止血、涩精。属理气药。

紫石英 zǐ shí yīng
镇静安神、温肺、暖官。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青羊参 qīng yáng cān
祛风湿,强筋骨,健脾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山楂叶 shān zhā yè
活血化瘀,理气通脉,化浊降脂。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了哥王 le gē wáng
清热解毒,散结逐瘀,利水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海桐皮 hǎi tóng pí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暴马丁香 bào mǎ dīng xiāng
清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佛甲草 fó jiǎ cǎo
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