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天仙子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天仙子
拼音拼读
tiān xiān zǐ
药材别名
莨菪子、牙痛子、莨茸子
英文名称
henbane
功效分类
养心安神药
药用部分
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种子。
动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达1米,全株被黏性的腺毛。根粗壮,肉质,直径2~3厘米。一年生植株的茎极短,茎基部有莲座状叶丛。二年生植株的茎伸长并分枝,茎生叶互生,无叶柄,基部半抱茎,叶片卵形至长圆形,长4~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钝或渐尖,边缘常羽状浅裂或深裂。花在茎中部以上单生于叶腋,通常偏向一侧,近无梗或仅有极短的梗,花萼筒状,5浅裂,花后增大成壶状,花冠钟状,黄色而有紫堇色网纹,雄蕊5枚,插生在花冠筒的近中部,稍伸出花冠外,子房2室,柱头头状,2浅裂。蒴果藏在宿存的萼内,长卵圆形,成熟时盖裂。种子小,近圆盘形,有多数网状凹穴。
产地分布
生于村边、田野、路旁、宅旁等处;有栽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下地上部或拔起全植物,晒干,打下种子,洗净,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种子略呈肾形或卵圆形,稍扁,直径约1毫米,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隆起的细密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状种脐。纵剖面可见胚弯曲,子叶2枚,胚根明显。气无,味微辛。
性味归经
性温,味苦、辛。归心经、肝经、胃经。
功效作用
解痉、止痛、安神、定喘。属安神药下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临床应用
用量0.06~0.6克,内服,入丸散,治疗胃痉挛疼痛、喘咳、癫狂。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烧烟熏。
药理研究
可引起暂时性闭眼,侧卧、翻正反射消息,并与中枢抑制药有协同作用。可影响脑电及条件反射,提高痛阈,具有一定强度的镇痛作用。与神经递质相互影响,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具有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交感神经作用占优势,故心率加快,其加速的程度随迷走神经对心脏控制的强弱而不同。有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能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并能对抗冬眠药物的呼吸抑制。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在麻醉时影响机体体温等作用。莨菪碱(其消旋体为阿托品)及东莨菪碱均为抗胆碱药,能阻断M胆碱受体,主要表现在抑制腺体分泌和解痉,扩大瞳孔,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从而使心率加快,阿托品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而东莨菪碱有镇静作用,莨菪类药物可调节微血管管径,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微血管的自律运动;莨菪类药物能改变生物膜膜脂状态;东莨菪碱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与杜冷丁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不良反应:有误服天仙子中毒报道多例,主要症状是头晕眼花、站立不稳、恶心呕吐、躁狂多言、重则惊厥、神志昏迷。
化学成分
含莨菪碱0.02%~0.17%和东莨菪碱0.01%~0.08%。另含天仙子胺、阿托品、脂肪油等。
使用禁忌
有大毒,慎内服,不可过量及连续服用。孕妇、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龋齿:天仙子烧烟,用竹筒抵牙,引烟熏之即虫孔不再发。(《证治准绳》)
②治年久呷嗽:天仙子、木香、薰黄等分。为末。以羊脂涂青纸上,撒末于上,卷作筒。烧烟熏吸之。(《崔氏篡要方》)
③治水泻日久:青州干枣十个(去核),入天仙子填满:扎定烧存性。每粟米饮服3克。(《圣惠方》)
④治赤白痢,哜腹疼痛,肠滑后重:大黄15克,天仙子30克。上捣罗为散,每服3克,米饮调下,食前。(《普济方》妙功散)
⑤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醋和莨菪子末。敷头上。(《千金要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瓦松 wǎ sōng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马兜铃 mǎ dōu líng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刺猬皮 cì wèi pí
降气、止痛、止血、涩精。属理气药。

紫石英 zǐ shí yīng
镇静安神、温肺、暖官。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青羊参 qīng yáng cān
祛风湿,强筋骨,健脾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山楂叶 shān zhā yè
活血化瘀,理气通脉,化浊降脂。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了哥王 le gē wáng
清热解毒,散结逐瘀,利水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海桐皮 hǎi tóng pí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暴马丁香 bào mǎ dīng xiāng
清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佛甲草 fó jiǎ cǎo
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