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

石斛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石斛
拼音拼读
shí hú
药材别名
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林兰、杜兰、千年竹
英文名称
dendrobe
功效分类
补阴药
药用部分
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rum Lindl.或流苏石斛Den-drobium imbriatum Hook.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本文以金钗石斛为例)。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附生草本。茎丛生,直立,上部多少回折状,稍扁,基部收窄而圆,高30~50厘米,粗达1.3厘米,具槽纹,多节。叶近革质,矩圆形,先端偏斜状凹缺,叶鞘抱茎。总状花序生于上部节上,基部被鞘状总苞片1对,有花1~4朵,具卵状苞片;花大,下垂,白色,先端带淡红色或紫红色,唇瓣卵圆形,边缘微波状,基部有一深紫色斑状,两侧有紫色条纹。蒴果。花期5~8月。
产地分布
附生于树上或林下的石上。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鲜用者除去根及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用开水略烫或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鞘搓净,干燥。
药材性状
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长30~45厘米,直径0.4~0.6厘米,节间长2.5~3厘米。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光泽,具细纵纹。质柔韧而实,断面较平坦。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甘。归胃经、肾经。
功效作用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临床应用
用量6~12克,鲜品15~30克,煎服,入复方宜先煎,单用可久煎。用治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药理研究
具有调节平滑肌的作用;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大剂量可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并抑制呼吸;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对白内障不仅有延缓作用,而且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酶活性异常变化有抑制或纠正作用;中等度升高血糖,尚有微弱的止痛退热作用。石斛碱有一定解热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其煎剂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作用;大剂量时有抑制心脏、降低血压、抑制呼吸等作用,并可引起中等程度的血糖升高。体外试验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孤儿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有延缓作用。
化学成分
含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等生物碱及黏液质、淀粉等,另含玫瑰石斛胺、石斛碱Ⅳ、氧化物、石斛宁碱等成分。
使用禁忌
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均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鲜石斛9克,连翘(去心)9克,天花粉6克,鲜生地黄12克,麦冬(去心)12克,参叶2.4克。水煎服。(《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②治胃火上冲,心中烦闷,怔忡惊悸,久则成痿,两足无力,不能步履:石斛30克,玄参6克。水煎服。(《辨证录》石斛玄参汤)
③治肺热干咳:石斛、枇杷叶、瓜蒌皮各9克,生甘草、桔梗各3克。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鸡矢藤 jī shǐ téng
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天竺黄 tiān zhú huáng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朱砂根 zhū shā gēn
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龙葵 lóng kuí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藿香 huò xiāng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属理气药。

苦玄参 kǔ xuán cān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何首乌 hé shǒu wū
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西番莲 xī fān lián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银耳 yín ěr
润肺生津、滋阴养胃。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苦瓜 kǔ guā
祛暑涤热,明目,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