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莲

七叶莲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七叶莲
拼音拼读
qī yè lián
药材别名
小叶鸭、脚木汉桃叶、手树、七加皮、七叶藤、狗脚蹄
英文名称
scandent schefflera stem and leaf
功效分类
活血止痛药
药用部分
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ata和密脉鹅掌柴的茎叶。
动植物形态
常绿藤状灌木。茎圆筒形,有细纵条纹;小枝有不规则纵皱纹。掌状复叶互生,托叶在叶柄基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宿存或与叶柄一起脱落;小叶7~9;小叶片革质,倒卵状长椭圆形,长9~16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或钝形,全缘。伞形花序集合成长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短,疏生星状绒毛,花萼5齿裂;花瓣5~6片,分离,卵形,白色;雄蕊5;子房下位,无花柱。浆果球形,有明显的5棱,橙黄色。
产地分布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生于山谷或阴湿的疏林中。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直径0.5~3厘米,淡棕色,有直线纹;质轻,硬而易折断,断面木质部宽广,中心有髓或中空。掌状复叶,叶柄长,基部扩大,小叶通常7片,故称“七叶莲”,小叶片革质,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侧脉和网脉明显。气微,味微苦涩。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微苦。有小毒。无归经。
功效作用
祛风止痛,活血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9~15克;或泡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主治风湿痹痛,头痛,牙痛,脘腹疼痛,痛经,产后腹痛,跌打肿痛,骨折,疮肿。
药理研究
七叶莲可降低血压,切断迷走神经,降压作用不受影响;加强心肌收缩力,剂量加大可出现传导阻滞;对抗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和回肠收缩;大剂量时兴奋离体妊娠子宫,而对离体非妊娠子宫则呈现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明显的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
化学成分
含镰叶芹醇( falcarinol)、(E)-β-金合欢烯[(E) -β-farnescene]、植物醇(phytol)和多孔甾醇(poriferasrerol)等。
使用禁忌
气血虚弱者、孕妇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风湿关节痛:①干七叶莲茎500克。浸酒1000克,浸7天后饮。每次15克。(《广东省惠阳地区中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七叶莲全株30克。水煎服。或用鲜叶适量捣烂,调酒炒热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③治外伤出血:汉桃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手册》)
相关中药材推荐

瓦松 wǎ sōng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马兜铃 mǎ dōu líng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刺猬皮 cì wèi pí
降气、止痛、止血、涩精。属理气药。

紫石英 zǐ shí yīng
镇静安神、温肺、暖官。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青羊参 qīng yáng cān
祛风湿,强筋骨,健脾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山楂叶 shān zhā yè
活血化瘀,理气通脉,化浊降脂。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了哥王 le gē wáng
清热解毒,散结逐瘀,利水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海桐皮 hǎi tóng pí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暴马丁香 bào mǎ dīng xiāng
清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佛甲草 fó jiǎ cǎo
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