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花

合欢花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合欢花
拼音拼读
hé huān huā
药材别名
合欢米、夜合花、夜合米
英文名称
Albizia flower
功效分类
养心安神药
药用部分
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初开放的花序或花蕾。前者习称“合欢花”,后者习称“合欢米”。
动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株高16米,树皮灰褐色,不裂或浅裂。小枝绿棕色,皮孔明显。羽片4~12对,小叶10~30对,镰刀形或长圆形,长6~12毫米,宽1~4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截形,中脉极明显偏向叶片的上侧,全缘,有夜晚闭合现象,托叶线状披针形,早落。头状花序多数,生于新枝的顶端,成伞房状排列。小花粉红色,连同雄蕊长25~50毫米。萼版5裂,钟形,长约3毫米。花冠长为萼管的2~3倍,淡黄色,漏斗状,顶端5裂。雄蕊多数,花丝多数,花丝基部连合,花药小,2室,子房上位,花柱丝状,与花丝等长,粉红色。荚果,扁平,带状,长8~10厘米,宽1.2~2.5厘米。种子8~14,扁平,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谷、平原或栽培于庭园中。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辽宁、河北、河南、陕西。
采收加工
夏季花开放时择晴天采收或花蕾形成时采收,摊于竹匾内迅速晒干,2~3天后花由红白色转变成黄褐色即可。
药材性状
合欢花:头状花序,皱缩成团。总花梗长3~4cm,有时与花序脱离,黄绿色,有纵纹,被稀疏毛茸。花全体密被毛茸,细长而弯曲,长0.7~1厘米,淡黄色或黄褐色,无花梗或几无花梗。花萼筒状,先端有5小齿;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雄蕊多数,花丝细长,黄棕色至黄褐色,下部合生,上部分离,伸出花冠筒外。气微香,味淡。合欢米:米略棒槌状,形细长而弯曲。表面淡黄褐色。花萼和花冠筒上端均5裂;雄蕊多数,花丝极细,下部合生,上部分离,呈错综交织状,而包被于花冠内。气微香。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心经、肝经。
功效作用
解郁安神。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临床应用
用量5~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夜眠不安、抑郁不舒、神经衰弱、食欲不振、跌打损伤、视物不清等症。
药理研究
抑制神经中枢。
化学成分
花中鉴定了25种芳香成分,主要芳香成分为反-芳樟醇氧化物(linalooloxide),芳樟醇(linalool),异戊醇(isopentanol),α-罗勒烯(a-ocimene)和2,2,4-三甲基噁丁烷(2,2,4- trimethylixetane)等。此外,还含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
使用禁忌
阴虚津伤者慎用。
配伍药方
①治神烦不宁,抑郁失眠:合欢花、柏子仁各9克,白芍6克,龙齿15克,琥珀粉3克(分2次冲服),煎服。(《安徽中草药》)
②治湿浊中阻,食欲不振:合欢花、扁豆花、厚朴花各6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③治腰脚疼痛久不瘥:合欢花120克,牛膝(去苗)30克,红蓝花30克,石盐30爽,杏仁(汤浸去皮,麸炒微黄)15克,桂心30克。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圣惠方》夜合花丸)
相关中药材推荐

瓦松 wǎ sōng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马兜铃 mǎ dōu líng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刺猬皮 cì wèi pí
降气、止痛、止血、涩精。属理气药。

紫石英 zǐ shí yīng
镇静安神、温肺、暖官。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青羊参 qīng yáng cān
祛风湿,强筋骨,健脾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山楂叶 shān zhā yè
活血化瘀,理气通脉,化浊降脂。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了哥王 le gē wáng
清热解毒,散结逐瘀,利水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海桐皮 hǎi tóng pí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暴马丁香 bào mǎ dīng xiāng
清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佛甲草 fó jiǎ cǎo
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