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葫芦茶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葫芦茶
拼音拼读
hú lú chá
药材别名
葫芦叶、咸鱼草、田刀柄
英文名称
desmodium triquetrum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豆科植物葫芦茶Desmodium triquetrum(Linn.) DC.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亚灌木状草本或亚灌木。枝具棱,有毛,后渐脱落。单叶互生,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在中脉和侧脉上被毛;有叶片状阔翅,使全叶形似倒转的葫芦,叶柄基部有大托叶2枚,翅顶有刺状小托叶2枚。花多数,排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形,萼齿较长;蝶形花冠紫红色,旗瓣近圆形,翼瓣倒卵形,基部具钝而向下的耳,龙骨瓣镰刀状弯曲,爪与瓣片近等长;雄蕊10枚,合生成l组,但有1枚在上部略分离;子房被丝毛,花柱无毛。荚果扁平,长圆形,被毛,具5~8节荚,每节种子1粒。夏、秋季开花。
产地分布
生于丘陵、山坡、林缘、路旁的灌木丛中或草地上。分布于广东省及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除去粗枝,洗净,切细,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干燥全草,茎多已折断。老茎红褐色,细茎红棕色,三角状,棱上被粗毛。叶片红棕色,革质,叶柄具翅,与叶片相连。气香,味微甘。
性味归经
性凉,味苦、涩。归肺经、膀胱经、肝经。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利水除湿、消食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25~75克,煎服。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用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痈疽肿毒、肾炎水肿、小便短赤、小儿疳积、钩虫病。外治阴道滴虫病。
药理研究
清热解毒:葫芦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由热引起的症状,如高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
利尿通淋:葫芦茶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出,适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
抗菌抗炎:葫芦茶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抗氧化:葫芦茶含有一些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化应激对机体的损害。
调节免疫功能:葫芦茶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化学成分
主含香豆精、有机酸、鞣质、生物碱、黄酮苷等。水煎液具镇吐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葫芦茶+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葫芦茶+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引起的痰多、口舌生疮等症状。
葫芦茶+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痈疮肿毒、痔疮等症状。
葫芦茶+茯苓:具有利尿通便、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引起的水肿、尿少等症状。
葫芦茶+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引起的口疮、咽喉肿痛等症状。
相关中药材推荐

鸡矢藤 jī shǐ téng
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天竺黄 tiān zhú huáng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朱砂根 zhū shā gēn
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龙葵 lóng kuí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藿香 huò xiāng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属理气药。

苦玄参 kǔ xuán cān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何首乌 hé shǒu wū
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西番莲 xī fān lián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银耳 yín ěr
润肺生津、滋阴养胃。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苦瓜 kǔ guā
祛暑涤热,明目,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