菥蓂

菥蓂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菥蓂
拼音拼读
xī mì
药材别名
大荠、花叶荠、老鼓草、苏败酱、折嘎哇(藏名)
英文名称
Thlaspi arvense
功效分类
利水消肿药
药用部分
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tse L.的干燥地上部分(带种子)。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直立,有分枝,表面粉绿色。单叶互生,基生叶有短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叶片椭圆形、倒卵形或披针形,先端尖,基部箭形,边缘具稀疏浅齿或粗齿,两面粉绿色。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花萼4,卵形,绿色,边缘白色膜质,花瓣4,白色,雄蕊6,4强,花药卵形,雌蕊1,子房卵圆形而扁,先端微凹,绿色,2室。短角果扁平,卵圆形,具宽翅,先端深裂,熟时淡黄色,种子小,卵圆形而扁。花期4~7月。果期5~8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或田畔。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药材性状
茎呈圆柱形,长20~40厘米,直径0.2~0.5厘米;表面黄绿色或灰黄色,有细纵棱线;质脆,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披针形,基部叶多为倒披针形,多脱落。总状果序生于茎枝顶端和叶腋,果实卵圆形而扁平,直径0.5~1.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中心略隆起,边缘有翅,宽约0.2厘米,两面中间各有1条纵棱线,先端凹陷,基部有细果梗,长约1厘米;果实内分2室,中间有纵隔膜,每室种子5~7粒。种子扁卵圆形。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辛。归肝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清肝明目,和中利湿,解毒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鲜品加倍。治疗目赤肿痛,脘腹胀痛,胁痛,肠痈,水肿,带下,疮疖痈肿。
药理研究
具有杀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痛风以增加尿酸的排出。
化学成分
种子含黑芥甙、芥子甙,黑芥子甙经酶水解后生成异硫酸丙烯酯、卵磷脂、肌球朊酶。并含脂肪油,叶、根、果中均含维生素C。另含挥发油(芥子油)、蛋白质、蔗糖、卵磷脂和芥子酶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①治肾炎:菥萁鲜全草30~6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产后子宫内膜炎:菥蓂干全草15克,水煎,调红糖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产后瘀血痛:菥蓂15克,水煎,冲失笑散(五灵脂、蒲黄)10克服。(《福建药物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鸡矢藤 jī shǐ téng
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天竺黄 tiān zhú huáng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朱砂根 zhū shā gēn
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龙葵 lóng kuí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藿香 huò xiāng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属理气药。

苦玄参 kǔ xuán cān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何首乌 hé shǒu wū
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西番莲 xī fān lián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银耳 yín ěr
润肺生津、滋阴养胃。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苦瓜 kǔ guā
祛暑涤热,明目,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