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楂

南山楂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南山楂
拼音拼读
nán shān zhā
药材别名
猴楂子、酸枣、大山枣
英文名称
fructus crataegi cuneatae
功效分类
理气药
药用部分
蔷薇科植物湖北山楂Crataegus hupehensis Sarg.的果实。
动植物形态
乔木或灌木,高3~5米。小枝紫褐色,无毛,有刺。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长4~9厘米,宽4~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圆钝重锯齿,上半部有2~4对浅裂片,无毛或仅下面脉腋有髯毛;叶柄长3.5~5厘米,无毛。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花白色,直径约1厘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全缘;花瓣卵形。梨果近球形,直径2.5厘米,深红色,有斑点,萼片宿存,小核5枚。花期5~7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分布于河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压成饼状后再晒干。
药材性状
果实近球形,直径2.5厘米,多横切成两瓣。表面深红色,顶端有圆形凹窝,基部有短果梗或柄痕;果肉薄,果皮常皱缩,种子5枚,土黄色,内面两侧平滑。质坚硬。气微弱,味微涩。
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酸、甘。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效作用
消积化滞,破气散瘀。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
用量6~12克。用于肉食积滞,小儿乳积,脘腹胀痛,痢疾,泄泻,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疝气,高血脂症。药理作用表明,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增加冠脉流量、降血脂等作用。此外,尚有抗菌消炎等作用。
药理研究
南山楂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脂、抗疲劳等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从果实中分离得到槲皮素、金丝桃苷( hyperin)、表儿茶精( epicatechin)、绿原酸(chlorogenic)、枸橼酸及其甲酯类以及黄烷聚合物。
使用禁忌
脾胃虚弱者慎服。
配伍药方
南山楂+丹参:可以活血化瘀,加速人体内血液循环,有助于清除血管中的垃圾和脂肪,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具体来说,可以取生山楂15~30克、丹参30克、绞股蓝15克、甘草6克,水煎后代茶饮,每日一剂,可多次服用,两个月为一个疗程。
相关中药材推荐

大戟 dà jǐ
泻水饮、利二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峻下逐水药。

白石英 bái shí yīng
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芦根 lú gēn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竹茹 zhú rú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飞天蠄蟧 fēi tiān qín láo
清热止咳、祛风除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白芥子 bái jiè zǐ
利气燥痰,散结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紫花前胡 zǐ huā qián hú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土贝母 tǔ bèi mǔ
散结、消肿、解毒。属拔毒生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八角枫 bā jiǎo fēng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中的活血止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