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莲

小叶莲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小叶莲
拼音拼读
xiǎo yè lián
药材别名
鸡素苔、铜筷子、桃耳七
英文名称
Little lotus
功效分类
活血调经药
药用部分
小檗科植物桃儿七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的成熟果实。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60厘米。根茎粗壮,节上着生多数淡褐色或红褐色马尾状根,长可达15厘米。茎直立,单一,有纵向条纹,基部有2~4个膜质鞘。叶2~3枚,生于茎顶,有长柄,似茎的分枝;叶近圆形,3~5深裂,几裂至基部,裂片常再次分裂至中部;基部心形,边缘有疏锯齿。花单生,先叶开放;着生于叶柄的交叉处或稍上方,花梗长达5厘米;萼片6,早落;花瓣6,倒卵状长圆形,淡粉红色,2轮,外轮花瓣较大,先端圆,基部渐狭,边缘波状;雄蕊6枚,花药长圆形,花丝基部加宽;子房近圆形,几无花柱,柱头盾状。浆果卵圆形,下垂,熟时红色。种子多数,黑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
生于高山草丛中、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季挖取,除去泥土,晒干。
药材性状
果实呈椭圆形或近圆形,多压扁,长3~5.5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皱缩,有的可见露出的种子。顶端稍尖,果梗黄棕色,多脱落。果皮与果肉粘连成薄片,易碎,内具多数种子。种子近卵形,长约4毫米;表面红紫色,具细皱纹,一端有小突起;质硬;种仁白色,富油性。气微,味酸甜、涩;种子味苦。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经无。
功效作用
调经活血。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多入丸散服。用于血瘀经闭,难产,死胎、胎盘不下。
药理研究
主要成分是莲藕多糖和莲藕酸等。据研究,小叶莲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含木脂素类、黄酮类及皂苷、鞣质和多糖等成分。木脂素类成分主要为鬼臼脂素,黄酮类成分主要为槲皮素和山柰酚等。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小叶莲含有的鬼臼脂素有抗癌作用、抗单纯性疱疹病毒和免疫抑制、抗生育等作用,但毒性较大。而黄酮部分毒性较小,有镇咳,平喘、祛痰、抑菌作用。
使用禁忌
有小毒。
配伍药方
小叶莲饮子:
组成:小叶莲、生姜、枸杞子、决明子。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养颜、明目。
清热解毒汤:
组成:小叶莲、金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抗感染。
滋阴降火汤:
组成:小叶莲、玄参、生地黄、玉竹、麦冬。
功效:滋阴清热、降火、润肺。
消食导滞汤:
组成:小叶莲、山楂、陈皮、白术、砂仁。
功效:健脾消食、理气导滞、舒胃。
相关中药材推荐

瓦松 wǎ sōng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马兜铃 mǎ dōu líng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刺猬皮 cì wèi pí
降气、止痛、止血、涩精。属理气药。

紫石英 zǐ shí yīng
镇静安神、温肺、暖官。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青羊参 qīng yáng cān
祛风湿,强筋骨,健脾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山楂叶 shān zhā yè
活血化瘀,理气通脉,化浊降脂。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了哥王 le gē wáng
清热解毒,散结逐瘀,利水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海桐皮 hǎi tóng pí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暴马丁香 bào mǎ dīng xiāng
清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佛甲草 fó jiǎ cǎo
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