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狼毒

广东狼毒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广东狼毒
拼音拼读
guǎng dōng láng dú
药材别名
痕芋头、木芋头、野芋头
英文名称
Cantonese Wolf venom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大型草本。茎粗壮,茎皮茶褐色,多黏液。叶聚生茎顶,卵状戟形;叶柄粗壮,盾状着生。佛焰苞下部筒状,上部舟状,黄绿色;肉穗花序圆柱形,短于佛焰苞,下部为雌花部分,白色,中间为不孕部分,上部为雄花部分,淡黄色,顶端附属体淡绿色至奶黄色;无花被,雌花的子房l室,具数个基生胚珠;雄花具4个聚药雄蕊。浆果红色,卵状,具1~2粒种子。
产地分布
生于山谷、水沟边或村庄附近。分布于广东、海南、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以夏、秋季采挖者质佳。挖取根茎,除去须根,切片,晒干。加工时应避免汁液沾染皮肤,以免产生过敏反应。
药材性状
不规则近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块片,片面卷曲不平。表皮菲薄,棕黄色,间有残存深棕色的鳞叶。切面黄白色,富淀粉性,布满粒状点及纤维状细筋脉。质轻稍韧。气微,味淡,嚼之麻舌。
性味归经
味辛,性寒,有大毒。归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生用或煎煮时间过短,会引起舌肿麻木,甚至有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临床应用
用量6~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用治斑痧发热、绞肠痧、腹痛吐泻。外用治痈疽肿毒、瘰疬痰核、疥癣、蛇犬咬伤。
药理研究
麻醉作用:广东狼毒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的乌头碱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来产生麻醉作用。
抗炎作用:广东狼毒中的生物碱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心血管作用:广东狼毒中的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同时还具有降低血压和调节心律的作用。
抗菌作用:广东狼毒中的生物碱对多种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化学成分
鲜根茎含海芋素、三半乳糖甘油酯、四半乳糖甘油酯。此外,还含葡萄糖、果糖、海韭菜苷、异海韭菜苷、胡萝卜素、维生素等。
使用禁忌
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配伍药方
广东狼毒+附子:两者均具有温阳祛寒、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寒邪引起的寒痹、关节疼痛等症状。
广东狼毒+生姜:生姜具有温中散寒、止呕止痛的作用,与广东狼毒搭配使用可能有协同效应,适用于胃寒呕吐、胃痛等症状。
广东狼毒+白芍:白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与广东狼毒搭配使用可增强止痛效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痛、痛经等症状。
相关中药材推荐

大戟 dà jǐ
泻水饮、利二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峻下逐水药。

白石英 bái shí yīng
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芦根 lú gēn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竹茹 zhú rú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飞天蠄蟧 fēi tiān qín láo
清热止咳、祛风除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白芥子 bái jiè zǐ
利气燥痰,散结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紫花前胡 zǐ huā qián hú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土贝母 tǔ bèi mǔ
散结、消肿、解毒。属拔毒生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八角枫 bā jiǎo fēng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中的活血止痛药。